01
有人说:“夫妻关系好不好,只有吵架之后才能确定。”
夫妻间对待争吵的态度以及争吵后的行为才是他们的真实感受。有些情侣只是为了几句话而吵架,然后就忘记了。与其争吵,他们会更好地理解对方。
然而,并不是所有的夫妻都会因为吵架而变得更好。总有一些夫妻吵架后离婚。
同样是一场争吵,却有着不同的结局。原因就在于吵架的方式不同。好夫妻虽然经常吵架,但那只是“假吵架”。他们故意嚣张,怒气无处发泄。只要他们冷静下来,就不会发生什么事情。
其实,和谐的夫妻都懂得“装”,就连吵架也是“装”,进退有条不紊。
02
只要夫妻关系好,吵架都是甜蜜的。
读者小米给我发了一条微信,告诉我她的一些恋爱感受。其中,最令她难忘的经历不是两个人一起庆祝情人节,而是两个人激烈争吵。
去年初冬,小米想一个人去深圳。事实上,小米并不一定想去深圳。她只是想一个人呆着。她最好的朋友正好在深圳工作,所以她顺便过来看看。
男友反对肖木独自去深圳,因为担心她一个人路上不安全。小米生气了:“我也二十多岁了,又不是第一次一个人旅行了,你担心什么?你是不是太自私了?”
女人心如海针;女人的脾气就像针尖。小米生气了,摔门走了出去。她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,突然一回头,发现男友一直跟在她的身后,与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。那一刻,她忽然有些感动。
随后,小米问男友:“那天你为什么跟着我?”
男友说:“本来我不想跟着你的,后来发现你跑的方向正好是我要去买烟的地方。”
男友的回答让人哭笑不得。他就是放不下面子,他想尽办法给自己留面子。
现实生活中,很多夫妻都会吵架,但是他们不会吵太多。他们总会留出一条路,让两人可以下路。
吵架后,男人哄女人开心的场景,其实也是另一种浪漫。如果你遇到一个真正爱你的人,他绝对不会跟你吵架。如果长时间不吵架,两个人在一起就会觉得少了点什么。有些女人会无缘无故地生气,可能是因为她们缺乏争吵的机会。
03
真正的爱情是吵架时不分离,吵架时不离开,吵架时仍在一起。
我的三叔和三婶是出了名的吵架的。几乎全村人都劝他们打架。现在,三叔也已经七十多岁了,身体状况明显下降,但脾气却还没有下降。
说起这场争吵,三婶满脸怨气。三姨对我说:“两个孩子上学的时候,我们吵架的次数最多。当然,我也能理解你三叔,他赚钱不容易,看到他的儿子也着急。”孩子们要钱上学,我也给他,太用力让他伤心。”
从三姨的话中,我明白了这一点——所有的争吵都是有原因的。
当夫妻俩明白了争吵的原因后,也就不再在意了。两个人对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,但对事情的结果却达成了共识。
三婶和三叔正在吵架。他们都希望孩子能好好上学,都为学费发愁,但又都不耐烦,互相埋怨。我们曾为同一件事争吵过很多次,仍然有分歧,但没有人残忍地抛弃这个家庭。相反,争吵过后,他们继续想办法改变家庭状况。
俗话说:“贫贱夫妻,万事皆苦”。
贫困家庭,夫妻吵架的情况比较多,但吵架的时候,两个人都是在“演戏”,所以吵架也没什么关系。当我们经常吵架时,吵架就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。看到红脸、争吵、流泪、扔东西、脏话,我们并不感到惊讶。
有多少夫妻一辈子都在吵架,然后吵完就结束了。未来,谁迈出第一步,天下就太平了,但他们不习惯。
04
争吵并不是坏事,避免争吵才是坏事。
夫妻相处时,最怕的不是争吵,而是生闷气。人有忧虑,内心压抑;女人心里有怨恨,有压抑。如果没人问,没人说,再好的关系也会慢慢消失。
我们小区有一对老夫妻,我们很少听到他们吵架,但这两年,他们“过着自己的生活”——爷爷住在车库里,奶奶住在楼里。
老太太对我说:“我就是受不了他的脾气,也受不了他的烟味。”
我说:“奶奶,如果你受不了他的脾气和烟味,你可以告诉他。”
老太太道:“他已经是很老的人了,这些小事还需要我说吗?他应该有自知之明。”
夫妻相处的时候,每天都在一起。他们的行踪一清二楚,他们的习惯也一清二楚。事实上,情况并非如此。夫妻之间如果没有沟通,很多矛盾就会积累在一起,最终成为“不可调和”的矛盾。
没有人是别人肚子里的蛔虫,没有人能完全猜到对方在想什么。
如果夫妻长期在一起不沟通,不争吵,感情就会越来越差。总有一天,总会有人情绪爆发,失控。
《坏女孩》说:“单身的坏处是没人能跟你吵架;结婚的坏处是有一个人能跟你吵架,但只有这个人永远会跟你吵架。”
作家叶倾城说:“爱情里,有几件事是必须一起做的——吵架和谈恋爱。”
和谐的夫妻都懂得“装腔作势”,吵架是最做作的标志,但没有人试图揭穿对方。
如果你心里有解不开的烦恼,就跟他吵几句,骂几句就行了。
夫妻在一起,吵架是可以的,但不要轻易闹翻,更不要事后算账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bjkytsjk.com/html/tiyuwenda/19694.html